寻爷爷抗战痕迹!侨二代返乡:温州这家博物馆旧物,连起三代家国魂

寻爷爷抗战痕迹!侨二代返乡:温州这家博物馆旧物,连起三代家国魂

十年前,当父亲王佳林将珍藏的革命文物捐赠给初创不久的瓯海区博物馆时,远在海外的王星并未特别在意。直到女儿执着地追问,他才猛然意识到这些遗物的分量。王星马上带女儿返乡,专程前往瓯海区博物馆参观父亲生前捐赠的珍贵革命文物。这批承载家族记忆与国家历史的藏品,成为连接三代人与故乡的纽带。

如今见到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展陈,王星深感震撼:“国家对这些历史文物的保存和宣传做得太好了,这些物件历经岁月,价值愈发珍贵。”王佳林捐赠的勘探笔记、军用水壶等,正以无声的方式,向更多访客讲述烽火岁月的故事。

“爷爷的东西真的在博物馆里!”王可悦在展柜前驻足时难掩激动,面对身着军装的老照片,她说,“以前在国外很少接触这段历史。这次回国,走了那么多抗战主题纪念馆,我才真正‘看见’了属于我们中国的、属于爷爷那代人的战争。我很怀念爷爷,更觉得自豪——原来他是这么了不起的人!我是这些英雄的后代!”

军装照与烽火路

展柜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王佳林跌宕而赤诚的一生。

王星说,父亲是东北人,祖籍山东,童年却笼罩在日满统治的阴影下,小时候他的表舅因给抗联送信被日军刺刀捅死,国仇家恨促使他在15岁那年就毅然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参与炸毁日军铁路设施等行动。1945年,王佳林在东北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随军进京,进入总参测绘总局,从事军事测绘事业。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王佳林带队转业支援浙江建设,最终扎根温州,将六十余载光阴奉献给这片“第二故乡”。

在儿子心中,父亲是位正直而又善良的老军人。“记得从小家中物品都摆放得端端正正,氛围严谨,一进门就能看见父亲大大的军装照,同学们一到我家就被墙上的照片所吸引,惊奇不已,那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小自豪。”

“父亲又是内心善良的人,同情普通百姓和弱者。记得我们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下班路过菜场,常常会把乡下来的菜农一半多的菜全买下,好让人家早点回家。一次买了一筐墨鱼,一家人吃了好几天。到了90多岁,父亲最眷念故土淳朴的乡情,念念不忘,要叶落归根。”王星回忆说。

在父亲情怀的感染下,移居海外多年的王星依然会常常带着女儿回国:“既要让她知道血脉之源,也要让她了解国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底蕴。”

把抗战记忆传承下去

袜楦、军帽、军用水壶……展柜里的旧物,于王星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童年记忆,那是父辈战火岁月和勤俭生活的写照。

那枚小小的袜楦,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岁月的见证。父亲曾多次用它修补袜子,身体力行着那个时代的节俭精神。“这不仅是我父亲的遗物,更是我童年的一部分。”王星感慨道。这些曾在家中角落蒙尘的物件,因父亲的捐赠,得以在博物馆中获得新生,避免了散佚的命运。

对于孙女王可悦,这是第一次真正“看见”爷爷的实物。展柜前,她长久地凝视,仿佛通过这些斑驳的物件触摸那段陌生的烽火岁月。“我终于了解了爷爷经历了从抗日到解放的整个过程,听到了无数中国战士的艰苦故事。爷爷太了不起了,那代人太了不起了。我突然懂了爸爸为什么每年都要带我回来。”王可悦说。王星也欣慰地表示,女儿主动的探寻,标志着家国记忆的传承在新一代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参观结束,王星心中那份因在外不能尽孝而深藏的愧疚并未消散,反而化作了新的动力。他提到父亲留下了大量笔记和回忆录手稿——一部分被弟弟带到荷兰,一部分被他带到美国,后却因“心里难受”而迟迟不敢整理。“这次回去后,我一定要将它们系统地整理出来,好好保存,把前辈的经历和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

1938年1月10日上海明明书局出版周恩来《抗战政治工作纲领》、1938年林夫木刻版画《伏击》、1938年陈百弓烈士使用过的搪瓷碗……在温州博物馆中,也有一批抗战文物静静讲述着这段革命岁月的故事。

7月15日至8月31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在温州博物馆展览。1937年至1945年间,日寇先后三次侵占温州,在温州犯下滔天罪行,造成温州人口伤亡10214人,财产损失4030余万元。抗战期间,温州儿女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将日寇逐出家门,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红军挺进师从平阳赴皖南编入新四军,新四军驻温州办事机构、各抗日救亡团体、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等先后建立。本次展览旨在唤起人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如何将流量转赠给他人?实用指南与注意事项 365体育旧版本怎么下载
中国十大娱乐公司 体育平台送365彩金

中国十大娱乐公司

07-10 👁️ 1851
关于音乐,你可能不知道的学科——音乐审美心理学 365体育投注网址亚洲下载